“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是《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工程之一。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為國家級創新平臺的一種新形式,是由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自愿組合、自主結合的新型創新載體,旨在通過政府引導,以企業為主體,聚集創新資源,解決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持續來源問題,突破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的“死亡之谷”,打造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協同創新網絡,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支撐。
為推動我國首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成立,加快組織實施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2016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印發了《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明確了創新中心的定位功能、創建方式、管理和運行等基本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實地調研、指導完善建設方案、組織專家論證等,協調組織各方力量,積極推動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成立。
6月30日,我國首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正式成立。馬凱副總理指出,這是突破制約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大技術瓶頸的重要舉措,也是構建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的重要舉措。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的成立是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的重要標志,將通過探索形成有效的發展模式和路徑,為其他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提供示范和借鑒。
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突出了組織機制方面的創新探索。創新中心由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組成,采用市場化模式運行,搭建了動力電池協同攻關平臺、產品測試評價平臺、行業共性基礎工作組織平臺和科技成果孵化與轉化平臺四個功能模塊,主要開展研發設計、測試驗證、中試孵化和行業服務等工作。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建成后將重點解決行業的共性技術而不是單個企業可以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匯聚各類創新資源,打通前沿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供給、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的鏈條,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制造業協同創新平臺,為我國實現動力電池技術突破、提升動力電池產業競爭力、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以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為代表的制造業創新中心肩負著凝聚創新力量,打造新型載體,支撐制造強國建設的重大使命。“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時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圍繞《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重點領域,按照“一案一例一策”的方式,積極組織推進我國制造業創新中心籌建工作,繼續探索形成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運行機制和有效的運行模式,確保創新中心實現可持續發展,不斷建設和完善以制造業創新中心為核心節點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