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國民經濟的脊梁,是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是我國經濟實現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世界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10 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五年超過美國,成為制造大國,一些優勢領域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創新能力、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仍有明顯差距,大而不強。因此,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是新時期我國制造業應著力實現的重大戰略目標。
為了推進這一歷史性的轉變,國務院組織編制并于 2015 年5 月 8 日正式發布了《中國制造 2025》,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作了整體部署,提出了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三步走” 戰略目標,明確了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任務和重點,是我國實施 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
制造業覆蓋面很廣,為了確保用十年的時間,到 2025 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必須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中國制造2025》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選擇 10 大優勢和戰略產業作為突破點,力爭到 2025 年達到國際領先地位或國際先進水平。十大重點領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為指明十大重點領域的發展趨勢、發展重點,引導企業的創新活動,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特組織編制了這些領域的技術路線圖,匯總成冊,稱為“《中國制造 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由于封面為綠色,也可稱為“《中國制造 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綠皮書”。
技術路線圖的編制于 2015 年 4 月中旬啟動,動員了 48 位院 士、400 多位專家及相關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參與,廣泛征集了來自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專業學會協會的意見。如汽車領域技術路線圖編寫組,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骨干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 89 位專家參與了討論和編寫工作,對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發展方 向和發展路徑進行了充分討論,形成了基本共識,并繪制了技術路線圖。10 大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多次廣泛征求意見,六易其稿,已趨成熟,并于 2015 年 8 月 25 日提交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討論通過。會后根據與會委員們的意見 又作了修改完善,現以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名義正 式予以發布。
“《中國制造 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是參與編制工作 的院士和專家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戰略 性、具有十分重要參考價值的咨詢報告。“技術路線圖”的發布, 可以引導廣大企業和科研、教育等專業機構在充分進行市場調 研、審慎考慮自身條件和特點的基礎上,確定發展方向和重點; 也可引導金融投資機構利用自己掌握的金融手段,支持從事研發、生產和使用“技術路線圖”中所列產品和技術的企業和項目,引導市場和社會資源向國家的戰略重點有效聚集。“技術路線圖” 也可為各級政府部門支持重點領域的發展提供咨詢和參考。
考慮到技術發展和市場變化速度很快,“技術路線圖”將每兩年滾動修訂一次,希望為各界提供與時俱進的參考和指引。
感謝參與編制工作全體同志的努力和貢獻!感謝各級政府及 產業界、學術界同仁們給予的鼎力支持!期望本“技術路線圖”的發布,能為《中國制造 2025》的實施和十大重點領域的突破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技術路線圖”詳見附件。
附件 :
![]() |
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 |